导语:
一棵黑松卖3.8万,发票却报77.6万?福州这公园的“绿化工程”,真是长在了钱眼上!
这事要不是供货商跳出来举报,普通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知道:公园里那几棵看着“挺贵气”的黑松,居然每棵要价77.6万!
但真相是:人家一手卖出去的价格,才3.8万!
一前一后,相差二十倍,差价可以再种一整片山头的树。
事情发生在福建福州仓山区的烟台山公园,属于一项价值8000万元的景区改造工程。项目形式是典型的“垫资+政府结算”,也就是说,施工单位先出钱干活,完工后凭发票去结账。
而这棵“价值百万”的黑松,就是在这样的账单里,被写得光鲜亮丽。
可惜,供货商江先生看不下去了。
因为他和中间的“工头”余云起了经济纠纷,他索性把这些当年的真实交易记录——连同发票金额的差距,一股脑举报了出来。
一棵黑松,原价3.8万,发票上变77.6万。同样的树,在账本里身价暴涨20倍。更夸张的是,公园里这样的黑松还有4棵。
16万的东西,最终变成了320万!
到底谁在从中捞钱?谁在睁眼说瞎话?谁又是这套“绿化套路”的真正操盘手?
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看看评论区,老百姓说得比谁都明白:
“城管校领导买400元的树,开发票4万的我见过”“中石油灯泡一个1000万,没毛病”“核酸亭子1平米造价300万,不觉得离谱了”“树的原价可能连3800都不到”
不是我们见怪不怪,是这类操作,早就是灰色生态链的一部分。
城市改造、绿化工程、抗疫设备、教育采购……哪里有账目混乱、哪里有垫资机制,哪里就容易长出这类披着发票的“吸金树”。
你以为是种树?人家种的是发票。你以为是绿化?人家绿的是纳税人的钱包。
从“发票价格虚高”到“政府结算不透明”,从“公园里的黑松”到“路边的小亭子”,这一套下来,干的是最轻松的活,赚的是最肆无忌惮的钱。
而背后操盘的人,懂行、熟流程、有人脉、玩制度,不仅每一笔账都做得滴水不漏,还能让它看起来“合规合法”。
有人说:要不是供货商举报,谁知道树到底多少钱?
所以真正值得反思的是:
这种价格畸形的项目,在层层审批、层层验收的流程中,到底卡在哪一环失效了?
财政的钱这么花,有没有监督?这些发票怎么能报得过?绿化预算里还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“金松”“银柏”?谁来为这些“冤枉出的钱”负责?
如果一棵黑松都能虚报成百万,那我们看见的每一棵树、每一块砖,到底值多少钱,心里真的没点数吗?
评论引导语:
你觉得像这样“3万买树,80万开发票”的工程背后,应该怎么查、谁该问责?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!
散户炒股怎么加杠杆,线上股票配资炒,股票杠杆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